垃圾填埋場一般采用分層覆土填埋的方式對垃圾進行處理,堆積一層垃圾后再覆蓋一層黃土,這樣很容易降低垃圾的污染。垃圾處理設備廠家介紹垃圾填埋場的建設,包括選址、設計與施工、填埋廢物入場條件、運行、封場、后期維護與管理和污染物控制和監測等方面的程序。
環境保護部于2008年頒布了《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物控制標準》( GB 16889-2008),對垃圾填埋場建設的污染標準進行了詳細的規范。該標準在修訂過程中,對生活垃圾填埋場從場址的選擇、建設、運行與封場后的全過程中的污染控制,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。
標準補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場選址、基本設施的設計與施工要求,增加了可以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共處置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、生活污水處理污泥等入場要求,并提出了經過一定處理、符合標準要求的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廢物可以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,對促進我國的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也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。
該標準對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處理提出了新要求,標準規定現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場,都應建有較完備的污水處理設施,滲濾液需經過處理后達到標準規定的排放限值才能直接排放。對于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標準實施后3年內,無法滿足規定的排放濃度限值要求的,應滿足生活垃圾滲濾應經過預處理,均勻注入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,并不超過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額定的污水處理能力等要求,才可將生活垃圾滲濾液送往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。
該標準還對生活垃圾填埋場產生的惡臭氣體提出了嚴格的監控措施,規定甲烷氣體應綜合利用和處置,對全球氣候變化、促進節能減排和建設循環型社會方面起到作用。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中的滲濾液處理系統,是決定垃圾填埋場技術成功的關鍵,其直接關系到對附近地表水的污染程度。
垃圾掩埋有:傾倒——在地上挖一個露天的坑,將垃圾掩埋在坑中,坑周圍群集著各種動物(老鼠和鳥類)。填埋——在地下或地面建造精心設計的設施,將垃圾與周圍環境(地下水、空氣和雨水)隔離。這種隔離是通過底部襯層和每天進行的土壤覆蓋來實現的。衛生垃圾填埋——用一個粘土襯層把垃圾和環境隔離開來。城市固體廢物填埋——用一個合成(塑料)襯層把垃圾和環境隔離開來。
垃圾填埋的目的是將垃圾掩埋起來,使其與地下水隔開、保持干燥且不與空氣接觸。在這樣的條件下,垃圾就不會大量分解。垃圾填埋場不同于堆肥堆,后者的目的是使掩埋的垃圾迅速分解。